时尚广州新媒体讯:在摄影泛滥的今天,我们几乎忘了,一个决定性的瞬间曾是多么珍贵。当恩斯特·徕兹二世(Ernst Leitz II)将第一台徕卡I型相机投入市场时,他开启的,远不止是一个品牌,而是一个全新的“观看”时代。为纪念这一历史性时刻,一场名为《世纪见证者:当徕卡遇见中国》的主题展览,正在与徕卡同时代、建于1924年的上海邮政博物馆中上演。这不仅是一场品牌的百年庆典,更是一次对摄影本质的深刻回溯。
我们为何纪念徕卡?因为在它诞生之前,摄影是笨重三脚架和玻璃底片的仪式;在它诞生之后,摄影成为了眼睛的延伸。徕卡相机的便携,催生了现代新闻摄影与街头纪实,它让摄影师得以成为一个“不在场的在场者”。这场展览,正是对这份传承最完整的致敬。
展览的叙事结构堪称精妙。它并未平铺直叙,而是构建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深度对话。“珍品展区”与“匠心车间”将徕卡的神话解构成可被感知的实体——那些珍稀的古董相机、镜头切面与设计手稿,是精密机械美学的诗篇,让观者得以触及一个帝国赖以建立的基石。而“《LFI》档案馆”则如同一条时间长廊,记录下徕卡镜头与世界相遇的百年轨迹。
展览的灵魂,无疑是由摄影评论家、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著名策展人顾铮先生担纲的“百年影像”展区。在这里,我们看到的不是孤立的作品,而是一场跨越代际与国界的视觉交响。从20世纪早期徕卡摄影师金石声的早期探索,到摄影大师吴家林、普利策奖得主刘香成、徕卡名人堂摄影师史蒂夫·麦凯瑞(Steve McCurry)和日本国宝级摄影师上田义彦等知名摄影师的经典作品,再到李奇、黎晓亮、许闯、钟灵等新生代摄影师的先锋作品,我们看到的是徕卡这同一个工具,在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语境下,如何被赋予了截然不同的生命力。甚至,连罗云熙、谭松韵、肖战、张亚东等明星摄影师的私人作品也被纳入其中,这并非迎合流量,而是一种姿态:宣告在今天,观看与记录的权利,已然属于每一个对世界怀有好奇之心的人。
在开幕式上,徕卡相机公司监事会主席安德烈亚斯·考夫曼博士(Dr. Andreas Kaufmann)强调:“庆祝徕卡百年并非仅是对历史的回溯。事实上,这更意味着我们将以深厚的技术积淀为基石开创未来——从精密光学、精密机械到电子技术、软件开发、产品设计及精选销售网络。这个诞生于威兹勒的大胆构想,如今已成为席卷全球的影像革命。”而徕卡相机公司首席执行官马蒂亚斯·哈施(Matthias Harsch)表示:“我们在亚洲市场贡献了全球约三分之一的营业额,其中,中国是我们最重要的单体市场。”这清晰地表明,徕卡的未来,将与东方这片土地产生更深刻的共鸣。
这场展览,连同与瑞士模块家具品牌USM联手打造的限定纪念品展区,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化体验场。它不仅回顾历史,更指向未来。它让我们重新思考,在一个人人都可以拍照的时代,什么才是一张“好”的照片?什么才是一次值得被铭记的“观看”?
毕竟,在一个喧嚣的时代里,能静下心来,真正地“看”,本身就是一种奢侈。而徕卡,恰恰为这种奢侈,提供了最优雅的仪器。
撰文/时尚广州新媒体 实习编辑 张鸾
校对/时尚广州新媒体 实习编辑 曾琦
启泰网配资-启泰网配资官网-配资炒股新手入门-股配资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