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8年辽沈战役前,东北我军的总兵力已经突破了100万。然而,这100万兵力并不是全都能参与机动作战和攻防的野战部队,其中还包括了大量的地方军区和地方武装。具体来说,作为野战部队的一部分,东北军共有12个步兵纵队、36个步兵师、15个独立师、3个骑兵师、1个炮兵旅以及1个铁道纵队,总兵力约为707,206人。此外,地方和军区武装有332,531人。这些地方武装并没有在辽沈战役的主战场上全面投入,只有一部分参与了作战。
因此,纵使总兵力看似庞大,实际能够参与辽沈战役的主力部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多。即便将地方武装加进去,我军在辽沈战役中的兵力优势并不明显,兵力对比约为104万对60万,优势并不超过2:1。正因如此,在作战的初期,如何分配兵力、选择关键目标成为了决策的核心内容。尤其是攻打锦州这一战役,关乎全局,直到锦州被解放后,辽沈战役的胜利才最终得以确定。
在攻占锦州的战斗中,东北野战军付出了24000余人的牺牲。锦州解放后,长春的守军纷纷起义或投降,伤亡相对较小。同时,在攻锦作战期间,部队也面临了东进和西进兵团的阻击,这部分伤亡不可忽视。经过一系列战斗,最终的重大伤亡出现在辽西围歼战中。至此,解放沈阳和营口的战斗几乎没有新增显著伤亡。整个辽沈战役,我军的牺牲人数为14,010人,负伤53,329人,失踪1,874人,总计伤亡人数69,213人。
展开剩余63%即便野战部队总兵力达到70多万,减员将近7万,表面上似乎影响不大,但事实上,这些伤亡大多数集中在一线连队。基层连队的减员对战斗力的恢复造成了不小的影响。按照通常的作战进程,战役结束后,军队需要通过补充兵员、修复建制、休整等措施来恢复战斗力,这一过程通常需要较长时间。
因此,华北方面的傅作义集团曾认为,东北野战军在辽沈战役后不会迅速向关内推进。傅作义依靠与美方的援助协议,能够迅速补充数个军的兵力,预计即使东北军入关,也会在兵力上处于劣势,难以对其形成威胁。然而,傅作义的预期并未实现。东北野战军的休整时间远远比预计的要短,甚至塔山阻击战刚结束,第4纵队和第11纵队便已向华北方向进军。主力部队的入关行动,在辽沈战役结束后的三周内便已经启动。
而且,东北野战军的入关兵力并不如傅作义所认为的那样缩水。尽管战斗中减员接近7万人,但东北军的兵力却反而增加到了80万以上。这一增兵的情况是如何实现的呢?
兵力的增加有两个主要来源:首先是补充新兵,尤其是根据地的新兵,这部分兵力约为6万余人,基本上填补了先前战斗中的兵员缺口;其次是通过辽沈战役中俘虏的转化,解放战士的动员。在辽沈战役中,我军俘虏了超过32万敌人,另外还有2.6万人起义,6.5万人投诚。这些俘虏和投诚的兵员中,经过动员,大量士兵加入了解放军,成为新一代战士。通过这两条途径,东北野战军不仅填补了战斗减员的缺口,还获得了额外的兵力补充。
通过这些方式,东北野战军总计补充了约11万新兵和解放战士,兵力净增加了10万人,最终入关时的兵力总数达到了80万人以上。正是凭借这支迅速集结的强大军队,东北野战军得以迅速投入平津战役,确保了战役的顺利进行。
傅作义集团的美械部队还未完全编成,这一时间差让我军在平津战役中取得了至关重要的先机。随着东北野战军迅速进入关内,加入了即将展开的平津战役,我军凭借其强大的兵力优势,以更少的代价,最终取得了平津战役的胜利。
发布于:天津市启泰网配资-启泰网配资官网-配资炒股新手入门-股配资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