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宝安区文化馆暑期深港亲子非遗研学活动圆满结束。该活动作为宝安区文化馆深化馆校合作,推动文化传承进校园的新实践,由宝安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中心主办,西乡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福永街道党建服务中心承办,7月31日至8月1日邀请香港青少年与宝安青少年、家长共40人,分两日走进西乡北帝古庙、王大中丞祠、郑氏宗祠、凤凰古村等地。活动依托馆校共建平台,既安排历史古迹探访,又设置狮头绘制、紫砂陶艺制作等非遗体验环节,旨在通过馆校联动的研学模式,让深港青少年在文化体验中筑牢文化认同,为馆校共建注入传承活力。
家长刘女士表示:“希望文化馆多举办研究学活动,孩子通过研学亲身观察了解宝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性和历史脉络,使孩子有了更深的归属感。”
宝安区文化馆作为深圳本土文化的重要阵地之一,依托其67项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含36项本土项目,数量居深圳首位),以馆校共建为核心抓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深港澳文化融合,构建文化育人、非遗传播与跨界交流的多元实践体系。
薪火相传承古韵,馆校携手育新苗。近年来,宝安区文化馆“馆校共建”项目采取“非遗+研学”、“童年合唱团培育”、“茶座会+沉浸式体验”的模式,围绕学生深度探索非遗文化与综合文化素质培育这一主题,孕育出文化传承的新火种。文化馆馆校协同育人的新模式,让文化馆的专业资源与校园教育深度融合,为青少年成长铺就一条兼具文化底蕴与艺术灵气的道路。
非遗进课堂,深港共传承:文化馆馆校共建的创新实践
宝安区文化馆联动福永街道在馆校共建课程开发的基础之上,深度挖掘本土非遗资源,将省级民间文学类非遗《望烟楼的传说》转化为美术、音乐、舞蹈等特色课程,通过多种形式教学,覆盖2000余名学生,让非遗在课堂中焕发生机。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地缘优势,联动深港学校。“2024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组织研学团队赴香港圣博德学校开展《望烟楼的传说》非遗美术课10场,覆盖学生超1000人;同步举办深港非遗嘉年华,邀请两地传承人进校园设集市、展演醒狮,促成学生非遗作品在宝安文化馆内展出,深化深港校际文化交流。
为构建长效共建机制,宝安区文化馆还与区内多所学校签订“文化浸润·非遗”传承馆校联盟协议,通过“进校园”(送讲座、演出)、“进馆内”(参观展览、参与公益培训班)等双向互动,让学生近距离接触非遗,提升对宝安文化的认同感。
少儿民乐团成果展演:彰显馆校共建文化活力
近日,宝安区文化馆少儿民乐团在1990馆的精彩演出,也是馆校共建成果的生动展示。演出中,孩子们以精湛技艺演绎《云宫迅音》《好汉歌》,童声合唱团献唱原创歌曲《莫负中华满庭芳》,用童真与活力诠释传统文化魅力,赢得台下观众阵阵掌声。这支民乐团是宝安文化馆与中小学深化馆校共建的结晶:文化馆派出专业教师定期进校园授课,由学校选拔有潜力的学生组建乐团,形成“选拔-培训-展演”的共建闭环。通过馆校资源互补,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专业艺术培训,更搭建了展示的平台。
湾区文化茶座:沉浸式体验开启文化传承新路径
在馆校共建深化过程中,宝安区文化馆以品牌活动“湾区文化茶座”为纽带,创新校园联动模式,为学生带来非一般的沉浸式体验,为美育注入活力。2025年,湾区文化茶座第528期开展,文化馆联合宝安中学集团实验学校,邀请知名漫画家颜庆雄进校园,带领300余名美术社团学生共同探索华君武的漫画艺术。这场馆校共办的活动,让学生清晰的认识到传统漫画脉络,播下了艺术传承的火种。
此外,湾区文化茶座第531期则与西乡小学深度联动,将课堂搬到西乡社区古建筑群。馆校联合邀请本土学者、西乡小学校友徐浩浩,带领40名学生徒步探访绮云书室等历史建筑,通过沉浸式体验接触本土文化。这种“馆校+沉浸式体验”的共建模式,为文化传承开辟了新路径。(网易新闻深圳频道蒋婷婷 通讯员 袁正 黄秋菊)
启泰网配资-启泰网配资官网-配资炒股新手入门-股配资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