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2月31日下午五点,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悄然拉开了帷幕。这场战役的范围广泛,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联手发起了大规模进攻,作战地区从临津江口至麟蹄,全长约200公里,战线宽广,形势复杂。志愿军的目标是摧毁敌人的防线,并在三八线附近展开决定性战斗。
然而,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对于这次战役并没有太大的期待。经过了两次激烈的战斗,志愿军已经损兵折将,伤员众多,士气低落。战士们疲惫不堪,连基本的生活保障都难以维持,后勤补给线频繁受到美军空袭的干扰,弹药和粮食供应极为紧张。面对这种困境,彭德怀本来是希望能推迟或避免发动这场战斗的。但最终,毛主席的指示让他不得不接受挑战,并鼓励士兵们继续战斗,争取通过这场战役在政治上取得主动。
彭德怀在战前预见到第三次战役难以获得预期的巨大胜利,因此他在指挥上采取了相对谨慎的策略。他明确表示,如果没有重大意外,志愿军不会被打败,但也可能遭遇攻击受阻或胜利不大的局面。因此,他指示部队的战略目标仅限于歼灭临津江至北汉江一线的敌军,并且不强行突破汉城。对于远南的进一步进攻,彭德怀明确表示不予考虑。
然而,战局的变化超出了预期。在敌军连遭败绩后,美军已经心生恐惧,甚至有些轻敌。志愿军的攻击打破了三八线防线,迅速击溃了驻守汉城的美军,使得这座重要城市几乎没有遭遇任何抵抗便落入中国军队的手中。出人意料的是,第二次战役中表现突出的第三十九军率先进入了汉城,这支部队也因此成为了连续解放朝鲜首都——平壤与汉城的英雄部队。
展开剩余65%汉城解放的消息传回国内,引发了全国的欢庆。在北京,群众自发地聚集到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直至夜深人静,热烈的气氛依旧未曾消散。那时,许多人纷纷议论着美国是否真的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究竟美军是否真如传说中那样无敌,毕竟中国军队已经连续几次击败了美军,这让民众的自豪感和信心爆棚。人民日报也发表了鼓舞人心的社论,号召志愿军继续进攻,将美国侵略者赶下海,向大田、釜山进军。
然而,朝鲜战场的志愿军将领们在看到国内的欢呼声后,却只能苦笑。众人心知肚明,目前的志愿军力量已经所剩无几,进攻已不再现实。韩先楚深刻洞察到当前的战局,他在汉城与吴信泉等人交谈时坦言:“我们现在的军力严重不足,敌人虽损失惨重,但依然远比我们强大,我们可能停滞不前,最终不得不坐下来谈判。”韩先楚的这一番话,既是对国内盲目乐观的警醒,也透露了对局势的无奈。
与韩先楚的冷静分析不同,彭德怀的反应则更加激烈。当他得知国内媒体对胜利的过度渲染后,心头的怒火几乎要喷薄而出。彭德怀拍案而起,愤怒地说:“这简直是胡闹!我们消灭的敌人数量微乎其微,根本没有真正击垮敌人的核心力量。我们能解放汉城,但如果丢失了这座城市,我们又该如何向国内交代?难道要把我们志愿军推向火线,让我们背负不必要的压力吗?”彭德怀此时的愤慨,表现出了他作为一位冷静果断的军事指挥官,对于这场战役胜利过度夸大的强烈不满。
不仅仅是国内的媒体,金日成和北朝鲜领导人以及苏联的军事顾问们也纷纷催促彭德怀继续进攻,要求他趁胜追击,将美军彻底赶出朝鲜。然而,彭德怀此时的心情已经极为复杂。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他心中已经没有再战的欲望,甚至考虑提出停战建议,支持美国提出的限期停战协议。
事实上,志愿军的战斗力已经到达了极限,继续战斗的难度和代价都在不断增加。彭德怀深知,如果此时不理智决策,战局只会更加复杂。而在这一时刻,平静的思考和审慎的决策,或许比任何空洞的口号更加重要。
发布于:天津市启泰网配资-启泰网配资官网-配资炒股新手入门-股配资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